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3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

  “OMP无害”不过是又一剂“OMP”

  作者:安平
  2009-2-18长江商报

  牛奶在牛年仍不得消停。“三奶”事犹未了,“二奶”又爆出“添加OMP致
癌风波”。 

  这次有关部门真没含糊。卫生部网站刊登公告,称“卫生部会同工业和信息
化部、农业部、商务部、工商总局、质检总局组织卫生、营养、毒理、食品、农
业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了研讨”,结论是:“认为消费者饮用目前市场上该产品没
有健康危害。” 

  我也十分相信这是一个科学、正确的结论。但请去各大网站看看网评,除了
一些明显的“网托”,我的感觉是,连“周老虎”当初蒙住的人,都似乎醒悟起
来。 

  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一个正确的结论在不当的时机向错误的对象公布。这就
像“毒物”的概念。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物质本无所谓有毒无毒,错误的时间,错
误的剂量,错误的对象,都会把无毒变有毒,如“氧中毒”、“水中毒”。 

  就算OMP完全没毒,可公告也只是以一句“擅自夸大宣传产品功能,违反了
《食品卫生法》的有关规定”,泛泛带过,对OMP究竟和IGF-1有什么关系,有关
公司的前后矛盾根在何处,只字不提。早两年,假如任何一个部属的小科室能拿
出份报告,说涉事产品充其量只是无害,远谈不上有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功用,公
众认可度会这么低? 

  早在2007年,方舟子等就对某些奶制品提出质疑(见2007年4月9日长江商报
《以“蛋白”的名义》),国内一些媒体也有报道。添加OMP究竟有多大用?按
方舟子的讲法,如各种蛋白质消化后都分解成差不多的几种氨基酸。道理如此简
单,我相信,之所以还有众多“高端消费者 ”对产品信得过,是因为此前有关
部门的缄默。自然,设立那么多“有关部门”就是为了监控风险,假如有人大声
举报,“有关部门”却沉默不语,说明举报者信口开河、胡说八道。沉默本身就
是一种态度和立场,不信权威部门、权威专家,信谁呢? 

  有此前因,网民们心有狐疑也不足为奇。两员工掐架,甲打了乙,领导不吭
气;待乙拉了人来助阵,领导才出来说:甲也没有恶意嘛——看起来不偏不倚,
实际上这点办公室政治谁不明白,护短、拉偏架而已。 

  正如网友反复追问的:早前你们到哪里去了呢?怎么老是这样的“牛后炮”
呢?不过,想想也是,高端市场,高占有率,每年那么多公关费用,都白花的么?
 

  今天,相关责任方应做的,是把添加物的分子式、添加量公布出来。请给出
一个让人信服的说法:或是有害,或是骗局,甚或疏漏——但请不要再把这个问
题和“阴谋”、“爱国”联系在一起,这些东西出现在一瓶奶中,和一个不合时
宜的搪塞结论一样,它们的无害都只是表面上的。

(XYS20090218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3.dxiong.com)(www.xysforum.org)(xys2.dropin.org)◇◇